1、黃沙
黃沙在混凝土當中主要起一個填充,潤滑,保水性的作用。
黃沙一般以細度模數來表示其細度,其中黃沙細度模數越細,用水量越高,保水性越好,相對而言,黃沙越粗,用水量降低,保水性能越差。
石沫(石粉)治砂粗,按本人理解是石沫(石粉)可以充當較細的骨料起保水作用,潤滑作用,減少黃沙與膠凝材料之間的空隙;小石治砂細,當黃沙細到一定程度時與粗骨料差別太遠,不足以填充的時候,需要適當添加一部分小石子拉近沙子與粗骨料(石子)的級配,減少石子孔隙率。黃沙級配越差,孔隙率越大,所需要的膠凝材料也就越多,用來填充黃沙的空隙。砂細小石子多點,砂粗,小石子要少點。
2、石子
石子在混凝土當中起頂梁的作用,當混凝土本身強度沒有超過石子承受強度之前,強度不夠,肯定與配合比,水灰比,摻和料,砂率有關系。因各地環境限制,導致石子不一定能夠達到國家標準上所要求的連續級配,斷級配就理所當然了。
關于斷級配改如何處理,首先看所斷級配處于連續級配的哪一段,通過調整,減少石子之間的孔隙率來解決。具體的調整方案可以通過實驗確定,大概方案為斷兩端級配可通過調整粗骨料用量來解決,斷粒徑較大的那一段,可以增加石子用量,斷粒徑較小的那一段可以通過增加05子,若砂粗,可以通過增加砂率來解決。至于斷連續級配中間的,一般可以通過拉開重疊級配,也就是分倉處理,重新調整用量來減少空隙?;蛘咭?-31.5mm的石子為例:中間斷16mm這一級, 19mm 26.5mm的石子含量又超的情況下可以通過降低石子用量,把重疊級配部分盡可能的減少,或者增加大石子用量減少骨料比表面積。骨料比表面積越小,所需要的用水量、膠結面的膠凝材料越少,漿體越富余,流動性和易性越好。
石子粒徑越單一,受力越平均所承受的壓強也就越高,在不增加膠凝材料的情況下,合理利用單一級配的石子可以增加強度,這是對高標號而言。石子在混凝土當中越穩定,所抗折性能就越高,如何增加石子在混凝土當中的穩定性呢? 首先可以通過減小石子比表面積,單位受力面積越大,越不容易松動,抗折效果越好。
管理員
該內容暫無評論